走進歷史,走進圣賢就是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示的世界~5月24-25日,在中國文化與商業哲學企業家班《管仲的經商治國之道》兩天課程中,李任飛教授深度聚焦管仲治國經商智慧,剖析其與現代商業實踐的契合點,構建起一套跨越時空的商業理論框架,并以生動的案例、獨到的見解呈現了一場思想盛宴,為同學們提供了新的商業認知視角與戰略思考方向。
《管子》為先秦各學派言論匯編,約成書于戰國至秦漢,記錄了春秋齊國政治家、思想家管仲及其學派的言行事跡。其內容廣博,融匯法、儒、道、陰陽、名、兵、農諸家思想,堪稱先秦政治家治國安邦的經典綱領。管仲在春秋時期就能提出"官山海""四民分業定居"等具有前瞻性的政策,其思維之超前、格局之宏大令人驚嘆。
課堂開篇,李任飛教授徐徐展開管仲的生平傳奇畫卷:這位春秋賢相的卓越成就,既離不開鮑叔牙"管鮑之交"的至臻信任,也得益于風云激蕩的時代機遇與齊桓公"尊賢用能"的魄力。初掌國政時,管仲便與齊桓公定下宏愿——力使齊國登頂春秋霸業。隨后,他以超凡謀略拆解目標,確立清晰戰略路徑:先夯實政治根基,再深耕經濟命脈;以韜光養晦之姿積蓄力量,依循民富國強的進階邏輯,最終實現內修文德、外服諸侯的王者格局。

課上,李任飛教授將管仲的目標作了高度凝練:一舉而上下得終;君上臣下,有始有終。再舉而民無不從;萬民百姓,無所不從。三舉而地辟散成;土地開辟,五谷收獲。四舉而農佚粟十;農民佚樂,糧食豐收。五舉而務輕金九;徭役減輕,國庫充足。六舉而絜知事變;放眼世界,把握變化。七舉而內外為用;外交內政,為我所用。八舉而勝行威立;實現優勝,確立權威。九舉而帝事成形。帝王大業,事就功成。

"政之所興,在順民心。政之所廢,在逆民心。民惡憂勞,我佚樂之。民惡貧賤,我富貴之,民惡危墜,我存安之…。"
王圖霸業的核心價值,是以人為本、以民為天。李任飛教授深入闡釋了管仲"從民四欲"的治國智慧:通過減免賦稅減輕民眾負擔,完善基礎設施便利民生,推行"九惠之教"保障社會福利,以法治維護百姓權益,這些舉措無一不是深諳人性、順應民心的體現。但施政需把握分寸——若將"以人為本"推向極端,容易縱容無止境的私欲;把"以民為天"過度化,則可能演變為民粹主義。與孔子側重道德教化導人向善不同,管仲更善于運用賞罰分明的手段:以慶賞褒獎人性之善,用刑罰約束人性之惡,在寬嚴相濟中實現治國安邦的平衡之道。
對于領導能力及核心團隊,管仲曾言:"孤舉者難起,眾行者易趨。"所謂領導者,其使命為"正彼天植,風雨無違,以重任,行畏途,至遠期"。而核心團隊則需鍛造三位一體的競爭力:謀定全局的規劃力、勠力同心的凝聚力、令行禁止的行動力。
真正的領導力,在于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錨定方向,更要懂得"因人而任勢"的用人智慧。管仲組建的齊國核心團隊,王子成父掌兵、隰朋主政、寧戚理農,各展所長如榫卯契合。這種各司其職、精誠協作的團隊模式,恰似現代企業的黃金三角架構——唯有領導者善馭全局,團隊成員優勢互補,方能凝聚破局之力,共圖長遠發展。

兩天課程,李任飛教授以抽絲剝繭般的講解,將管仲的傳奇人生娓娓道來。從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歷史脈絡,到治國理政背后的戰略思維,每個故事都深諳哲理。那些藏在歷史細節里的領導力密碼,那些跨越千年的管理智慧,讓人不禁反復琢磨,收獲遠超預期。
管仲的經商治國之道,是沉淀千年的文明瑰寶,更是指引現代商業航向的羅盤。當下商業競爭如火如荼,此次課程帶領同學們深入探尋先賢哲思,沖破傳統思維的藩籬。大家以管仲高屋建瓴的戰略視角重新審視商業生態,立足長遠擘畫企業發展藍圖,將千年智慧轉化為應對當下挑戰的破局之策。期待同學們將所學融入實踐,引領企業開拓全新疆界,成長為推動行業革新與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!
